感謝馬偕醫院內分泌科林君璐醫師整理分享。
肺炎鏈球菌傳播途徑為接觸及飛沫傳染,該菌存在於健康人體鼻咽部呈現無症狀帶菌狀態,但高風險族群容易併發肺炎、腦膜炎、關節炎、骨髓炎、心包膜炎、溶血性尿毒症、腹膜炎、敗血性休克致多重器官衰竭等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IPD。

依照莢膜多醣類區分95種血清型,根據不同血清型做出疫苗。

由於肺炎鏈球菌13價結合型疫苗PCV13和23價多醣體PPV23彼此不會交互保護,加上PPV23無法誘發T細胞專一性免疫反應故不具免疫記憶效應,容易反覆感染。

群體免疫的功勞歸功於即時的公衛政策。台灣從2013-2015年嬰幼兒公費接種PCV13,IPD發生率顯著下降。

鑑於2015-2017歐美流行病學統計,IPD發生率最高的族群除了小於兩歲,65歲以上長輩也是高風險族群。80歲以上長輩相較65-74歲族群更容易染疫肺炎鏈球菌肺炎,發生率將近三倍。

針對65歲以上長者,台灣疾管局建議自費接種時程,參考如圖。

糖尿病學會建議糖尿病友優先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、帶狀皰疹疫苗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