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/11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發表一篇關於人類乳突病毒(HPV, Human Papillomavirus)和子宮頸疫苗綜論,加上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告的疫苗接種需知,重點節錄以下。
HPV是一種DNA病毒,包含兩百多種亞型,其中第16、18型為高危險致癌性(oncogenic),與子宮頸癌前病變(precancer)、細胞化生不良(dysplasia)、原位癌、子宮頸癌以及男女外生殖器癌症有關。

HPV與生殖道器官癌症相關的比例:
子宮頸癌91%
肛門癌91%
陰道癌75%
口咽癌70%
外陰癌69%
陰莖癌63%
男女皆會感染HPV。傳染途徑主要經由性接觸,外生殖器接觸到沾有HPV物品也可能感染。台灣國人一生中約70%機率感染到HPV。
HPV感染者幾乎沒有症狀,正常免疫力族群的HPV感染約九成一年內會消失。超過一年HPV沒有消失稱為持續性感染。

HPV感染黏膜上皮細胞癌前病理變化:
1. 感染HPV之後,90%的病毒在1-2年內會被免疫細胞清除。
2. 若病毒未被清除,在數月到數年後造成細胞化生不良(dysplasia)。
3. 在美國,平均年齡50歲時被診斷子宮頸癌。
心安診所子宮頸九價疫苗涵蓋HPV亞型:
菜花、尖狀濕疣:6、11
癌症主要亞型:16、18
癌症次要亞型:31、33、45、52、58
疫苗無法覆蓋全部致癌性病毒亞型,除了施打子宮頸疫苗,定期子宮頸抹片篩檢也相當重要。
子宮頸疫苗施打建議:
1. 14歲(含)以下兩劑,兩劑間隔6-12個月,若兩劑間隔少於5個月,需接種第三劑。
2.15歲(含)以上三劑,第二劑和第一劑間隔1-2個月,第三劑和第一劑間隔6個月。第一劑和最後一劑不要超過12個月。
3.就算有過性行為,施打HPV疫苗預防未感染過的病毒亞型。
NEJM原文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