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/5發表的美國臨床內分泌學會治療共識指引原則有十點:

生活習慣調整(包含戒檳戒菸少酒、運動533)、
維持理想體重、
選擇兼顧心肝腎器官保護及體重管理的降糖藥物、
考慮醫療的可及性、
糖化血色素控制應≦6.5%,除非共病多或年老患者
控糖目標應客製化,包含糖化血色素A1C、血糖管理指標GMI、血糖目標範圍內時間TIR、空腹血糖FBG、飯後血糖PPG
儘可能愈早血糖達標,建議小於三個月內
避免低血糖
連續血糖監測CGM是血糖達標快速又安全的利器
第二型糖尿病整合照護需要考量共病及併發症

其中,體重管理被拉到重點第一項,與過重(BMI 24-27)、肥胖(BMI≧27)相關的脂肪代謝疾病被更名為Adiposity-based chronic disease簡稱ABCD,相關共病有以下:

糖尿病前期
高血脂症、高血壓、非酒精性脂肪肝
心血管疾病動脈粥狀硬化
慢性心臟衰竭合併低左心室射出率、心臟衰竭合併正常左心室射出率
慢性腎臟病
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
退化性關節炎
胃食道逆流
排尿障礙
性腺低下、多囊卵巢症候群、不孕
根據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,與過重肥胖有關的共病除了以上AACE所列,還有憂鬱症及罹癌風險,其證據等級均為1A。

ABCD治療方針,第一步測量BMI,第二步分期,第三步依序制定體重管理計畫
營養諮詢
體能活動
睡眠品質
輔導介入,包含戒檳戒菸少酒、情緒障礙、身心調整藥物
減重藥物,分成口服、針劑、輔助保健品、代餐等
跨專科團隊介入,評估共病、必要時轉介外科減重手術
延伸閱讀最新發表的成人肥胖防治實證指引原文下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