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邊神經病變,最常見的是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DPN(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痛DPNP)、帶狀皰疹後神經痛。

神經病變痛的致病機轉:末梢受損細胞釋放發炎激素,比如正腎上腺素、前列腺素等,增加周邊神經痛覺受器的敏感度。突觸前神經元,鈣離子通道α2δ 配體活化,釋放更多的神經傳導物質,比如物質 P、正腎上腺素,促使中樞神經敏感化,疼痛信號放大。

疼痛困擾不只是疼痛本身,還包含正性症狀和負性症狀,經邊緣系統和大腦皮質的失眠、焦慮和憂鬱作連結。

按糖尿病學會出版的周邊神經病變臨床指引,DPNP第一線用藥為抗癲癇藥(專一性選擇α2δ 配體拮抗劑)以及SNRI(血清素與新腎上腺回收抑制劑),第一線合併用藥為三環抗憂鬱劑TCA。第二線用藥為鴉片類用藥。

台灣50歲以上99.5%曾感染過水痘,該病毒潛伏在脊椎背根神經節或腦感覺神經節中,待免疫力不好的時候,帶狀皰疹(herpes zoster, HZ)、皮蛇復發率為1/3,且30%患者深受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HN所苦。

PHN在急性期疼痛分數介於腎結石痛和生產痛之間、慢性期則介於纖維肌痛和肌肉骨骼疼痛之間,而且超過一半的PHN患者同時合併失眠、焦慮和憂鬱,影響到日常活動。只有15%對口服止痛藥效果滿意,為了避免再次感染帶狀皰疹,50歲以上成人建議接種第二代不活化帶狀皰疹疫苗。
心安診所除了有高濃度營養點滴,專門針對肌肉骨骼疼痛治療以外,還備有學會認證周邊神經病變痛特效藥,也備有帶狀皰疹疫苗供鄉親門診諮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