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朋友發燒五天要小心-川崎症(kawasaki disease)

去年六月時,二歲大的楊大弟反覆高燒,一開始只有喉嚨腫痛,醫師認為是急性扁朓腺炎,開了一些症狀治療跟退燒藥,在持續服藥之下,隔天楊大弟依然持續高燒,一點都沒有退燒的跡象,吃著退燒藥水,還是燒到39度,今天出現了新的症狀,左側頸部淋巴節腫脹,大弟開始喊著脖子痛。

焦急的媽媽在發燒的第二天,帶著楊大弟到附近的小兒科診所就醫,開了一些治療感冒的藥回家吃。

第三天早上起來,楊大弟依然發著高燒,這二天多以來退燒藥水也沒停過,楊大弟起床抱怨肚子痛,吃不下東西吐了三次,今天開始兩隻眼睛發紅,心急如焚的媽媽,抓著大弟立馬往當地最大間的醫院衝,醫師認為可能是流感,作了二張X光檢查,開了一些藥回家吃。平常精力充沛的楊大弟,這時候開始變的病厭厭,躺在上床一動也不動,還是發著高燒,這時候開始嘴唇有一點紅紅。

第四天開始出現疹子,手腳腫帳發紅,有一點點草莓舌,到了當天晚上11點轉入敏盛醫院,很感謝敏盛醫院小兒心臟科李致有主任,在第一時間確診川崎症,並且凌晨二點開始免疫球蛋白治療,到當天早上終於沒再發燒,媽媽也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。楊大弟在完成治療也順利康復出院,沒有留下心臟血管的後遺症。

經由上面的故事,家中有幼童的父母,可以稍微了解一下川崎症,發燒超過五天沒退,更是不可以大意,以下簡單描述一下川崎症。

川崎症(Kawasaki disease, Kawasaki syndrome)又稱「黏膜皮膚淋巴腺症候群」,好發於五歲以下幼童,好發季節以4-6月居多,男孩比女孩多,如果家庭裡面有孩子得過川崎症的話,那他的兄弟姐妹未來發作川崎症的機率是一般小孩的10-20倍,已經得過的孩子也有1-3%的機會可能會復發。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急性全身性血管炎,早期無免疫球蛋白治療,約20%∼25%會合併冠狀動脈病灶,目前可用免疫球蛋白治療,合併冠狀動脈病灶比率大幅下降到約5%,死亡率則僅0.03%,但仍是導致兒童後天性心臟病的主要原因。

典型川崎症診斷標準:需要持續高燒超過五天,並包括以下5種症狀的其中4種以上。
(1) 雙眼眼白充血,但無分泌物。
(2) 口腔黏膜,嘴唇鮮紅乾裂出血,舌頭表面有草莓舌變化,喉嚨紅。
(3) 非化膿性單側頸部淋巴腺腫大。
(4) 身體軀幹出現多型性紅斑,包括肛門周圍的發紅與落屑卡介苗注射部位周圍的發紅。
(肛門及卡介苗注射處的變化,大都很早出現)
(5) 手掌與腳掌發紅腫脹由手指與腳趾尖端開始的脫皮。

不典型川崎氏症則是未符合四至五項診斷要件,需藉助心臟超音波檢查或其他資料,才能確定診斷;川崎氏症可怕之處是會侵犯全身的中小型血管,引起各器官組織的發炎病變,例如無菌性腦膜炎、膿尿、膽囊水腫、肺炎等,以致第一時間未被診斷出來,特別是台灣地區常見卡介苗接種部位
及肛門部位紅腫脫皮,另外也要排除已知的類似疾病,例如猩紅熱、腺病毒感染,或其他藥物疹等病因。

提醒各位爸爸媽媽,如果家裡有小朋友發燒,千萬要帶去給醫師評估,才能確實診斷出病因,以免延誤治療時機。

雙眼眼白充血,但無分泌物

草莓舌

單側頸部淋巴腺腫大

身體軀幹出現多型性紅斑

卡介苗注射部位周圍的發紅

手掌與腳掌發紅腫脹

發表者:楊宗衡

鄉下行醫的小醫師,具有三張專科證書(家庭醫學、老年醫學、肥胖醫學),專精於糖尿病、退化性關節炎、營養點滴。

發表迴響

探索更多來自 苗栗心安診所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